15508069696
工时是衡量工人劳动量的一种尺度, 一般可分为定额工时和非定额工时两大类。定额工时主要包括企业时间、布置工作的时间、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和准备与结束时间四部分; 非定额工时主要包括停工工时和无效工时( 如返修、寻找工具、消极怠工、做非本职工作等等) 。工时定额的测定方法一般有抽样法、评比法、记时法、分析法等, 通过对上述方法的比较和综合, 形成一种统算法。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企业对车间工时定额的管理和监控, 能够充分调动各车间的劳动积极性, 优化劳动力配置。
统算法是在进行随机性、大量化抽测现场操作者( 有工时定额考核的) 人数的基础上, 累计该时间段的生产量, 量化其他不可测因素—— 测算调合平均指数, 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绘制相关图表, 统算工时总额的一种方法。统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特点:
1.进行相关分析时必须考虑关系数值的动态性和相对性, 因为工时测定中的劳动消耗始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, 如尺寸、材料、形状、工具条件、工作情绪、熟练程度等; 还要考虑相关程度和表现形式, 准确区分完全相关、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的关联程度, 估测理论值和实际测定值的差距, 以验证统算法的可靠性。
2.相关图表是对采集的数据绘制相关图( 如图1) , 映射出相关关系的基本趋势和曲线走向, 并根据图表计算出定额工时; 根据采集数据的离散程度确定最大的误差限额。
3.制定工时定额需含有一定量的放宽时间, 大致可分为生理宽放、疲劳宽放、迟延宽放等, 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宽放比率。
4.科学确定采集测点的数量。采集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工时定额的准确性, 采集数量越多, 就会越准确, 但也不是无限的, 需要根据工序特点、作业性质、操作时间长短等条件, 综合应用多种测时方法, 并通过计算或经验数据的方法来确定。调合平均指数: 是通过若干名高级工程师、高级技师、熟练操作者, 事先以某一车间的加权系数为基准, 从劳动强度、技术含量、安全系数等方面, 客观评定各车间的加权系数, 求取平均加权系数作为各车间工时定额的调合平均指数。
以下参数均为该测时时间段:
定额工时=(工时标准值×平均人数)/产量
平均人数: 是在该测时时间段内多次随机测得现场操作者( 有工时定额考核的) 人数的平均数值。
宽放时间=(有效宽放时间总和/有效测点次数)x宽放比率
宽放比率: 一般通过经验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, 如日本企业规定对车间的宽放比率为3% ~5%。
工时定额= ( 定额工时+ 放宽时间) ×调合平均指数
统算法能均衡求得各车间工时定额总量。如果把各车间转化为一个车间生产的不相关、不同种类的产品, 或者即便对同一产品, 按照其生产工序及组成部分的不同, 应用此法仍然十分有效, 工时定额的计算公式也将转化为:
n—共有n 个产品( 或该产品由n 道工序组成)
i—第i 个产品( 或第i 道工序)
另外, 统算法在实际生产中还有一个重要用途,就是结合统算工时总额、各车间人数、岗位、工种、设备、劳动强度等, 采用效率定员法、系数定员法、比例定员法、设备定员法等方法测算出各车间的定编定员, 应用统算法的优越性将更能得到体现。
统算法确定的工时定额, 是一种总量管理和监控。它采用模糊理论, 使一些无法确定的因素数量化、定量化。同时, 它又是处于动态变化的, 需要不断地抽测和调整, 以适应工时定额的可变性。不足之处在于, 无法确定每个工序精确的工时定额, 但是对于只要求总量控制的定额, 统算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, 而且统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, 具有普遍性和可行性。